机械设计 > 模具设计
+

压铸件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2)

2011/10/29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文摘    阅读:1207

五、表层疏松

压铸件的外壳层(边界——凝固层)一般约为0.5~0.8毫米左右。在这个壳层(也称表皮层)上有一种呈现松散不密实的宏观组织,即为表层疏松。

表层疏松的形成的原因与条纹相似,故其性质也很接近,也是有时有清晰的边界,有时则无明显的过渡区。但其深度则较条纹更深一些,而且总是与涂料过多而沉积有关,因此,表层疏松的颜色比条纹更为灰暗,反射更差。有时,也带有涂料受炽热而烧灼的颜色,所以有时这种还与涂料的本色有关。

深度很浅的表层疏松,一般来说没有妨碍,但光饰(涂覆)则不允许存在。

六、冷隔

金属流互相对接或搭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称为冷隔。对于大铸件来说,冷隔这种缺陷出现较多。

出现冷隔的部位通常是离内浇口远的区域。它是由于金属流分成若干股地流动时,各股的流动前沿已呈现冷凝状态(称为凝固前沿),但在后面的金属流的推动下,仍然进行填充,当与其相遇的金属流同样具有凝固前沿时,则相遇的凝固层不能再熔合,其接合处便呈现缝隙,这种缝隙便称为冷隔。严重的冷隔对铸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妨碍,应视铸件的使用条件和冷隔的程度而定。

产生冷隔的原因有:

1.金属流在型腔中分成若干股地进行填充

2.溢流槽位置与金属流股汇集处不吻合

3.合金浇入温度过低

4.模具温度过低

5.内浇口速度太小

6.金属流程过长

七、凹陷

铸件表面上的瘪下部位称为凹陷,产生的原因有

1.铸件的热节部位填充满(内部有空洞),收缩时,表皮层虽有一定的强度,但在不破裂的情况下,仍然受到内部的收缩作用而表面呈现凹陷,即称为缩凹。

2.填充时,气体被挤在金属流与型腔壁面之间而未被排除出去,该处即出现凹陷。这凹陷的表面光洁,多出现在型腔难以排气,而铸件则是端旁边缘部位上。

3.在机器压射机构的性能较差(如旧的立式机器)的情况下,当工作液压力不稳定,压射压力也不稳定。推动金属的压力不连续,造成铸件的表皮层不止一次地形成,但是每次表皮层的边缘位置不同,前一次的表皮层有部分边缘未被后一次所覆盖,便产生条状的凹陷。

4.模具型腔有残留物,这在前面对产生欠铸的原因中已经提到过。但产生时凹陷,型腔的残留物并不一定是片状,而是带有不规则的各种形状,残留物高出型面的高度也不大,故铸件的入深度也较浅。

八、气泡

铸件表皮下,聚集气体因热胀将铸件表面鼓起的泡,称为气泡。气泡的表皮仍然是压铸表皮。产生的原因有:

1.型腔内气体过多

2.模具温度过高(或冷却通道失去作用)。

九、擦伤

铸件的表面顺着出模方向的拉伤痕迹,即为擦伤。它有两种特征:

1.金属流撞击型壁后,引起金属对型壁的强烈焊合或粘附(如同将稠糊状泥浆用力掷在墙上的粘附现现象一样,用力愈大,粘附愈多),而当粘附部位在脱模时,金属被挤拉而把表皮层撕破,铸件该部位就出现拉伤。

2.模具成形表面质量较差时,铸件脱模造成拉伤,多呈直线(脱模方向)的沟道,浅的不到0.1毫米,深的约有0.3毫米。

擦伤严重时,便产生粘模,铸件甚至脱不出来。擦伤现象以铝合金最为严重

产生擦伤的原因有:

1.成形表面斜度过小或有反斜度。

2.成形表面光洁度不够,或加工纹向不对,或在脱模方向上平整度较差。

3.成形表面有碰伤。

4.涂料不足,涂料性质不合要求。

5.金属流撞击型壁过剧。

6.铝合金中含铁量过低(小于0.6%)

7.金属浇入温度过高。

十一、网状痕迹、网状毛刺

模具零件热裂造成铸件表面上的痕迹和突出金属刺,而又因模具热裂多呈现网状(放射状),当热裂程度较轻时,印在铸件上的即为网状痕迹;而热裂程度严重时,常形成裂缝,铸件上便有网状毛刺。熔点愈高的合金,这种热裂造成的现象愈严重。例如铜合金的模具,热裂就较为严重。而黑色金属压铸就更为严重。

 

压铸上的网状痕迹一般是不作限制的。而网状毛刺在轻微程度时,通常都允许的;当达到严重程度时,则按使用条件而定。

造成模具热裂的原因有:

1.内浇口附近磨擦阻力最大,经受熔融金属的冲蚀最为严重,最易产生热裂。

2.模具成型零件有较大平面是薄弱(实体厚度小)区域。

3.冷却系统调节不当。

4.水剂涂料未经过预热,或喷涂不当,对模具激冷过剧。

5.涂料有化学腐蚀作用(如氟化钠)。

6.成型零件上镶拼(包括型芯孔至边缘过小)造成薄弱的部位,也会产生早期热裂,但这热裂是条纹状的。同样也再现痕迹和毛刺两种。

7.推杆和型芯(压铸件为小圆孔)处于经受金属流冲蚀较剧烈的部位(如浇口、浇道)时,其配合的孔口上缘将产生早期热裂,裂纹呈放射状扩展。使压铸件表面也会产生痕迹和毛刺。

8.模具材料有原始缺陷,锻造工艺不当、热处理方法不对所造成的潜在裂纹。

十二、接痕

因模具零件的镶拼、活动零件或分型接合处所造成的高低不平的印痕,称为接痕。接痕交界的两相邻表面的斜度有同一方向的和方向相反的两种。

十三、顶出元件痕迹

模具上顶出元件(如推杆)与铸件接触的顶面处于型腔内的工作位置时,与原型面不一样平齐,铸件便出现顶出元件痕迹。

顶出元件痕迹又有凸出凹入两种,其凸起高度和凹入深度应根据铸件要求而定。

十四:铸件变形

铸件的变形一般是指整体变形而言。常见的变形有翘曲、弯扭、弯曲等。

产生变形的原因有:

1.铸件本身结构不合理,凝固收缩产生变形。

2.模具结构不合理(如活动型芯带动、镶拼不合理等)。

3.顶出过程中,顶出温度过高(铸件的)、顶出结构不好、顶出有冲击、顶出力不均衡,都会使铸件产生变形。

4.已产生粘模,但尚未达到铸件脱不出的情况下,顶出时也会产生变形。

5.浇口系统、排溢系统(主要是溢流)布置不合理,引起收缩时的变形。

十五、铸件几何形状、尺寸与图纸不符

造成铸件几何、形状与图纸不符的原因有:

1.模具成形部分已损坏,但生产并未发现而继续生产。

2.模具的活动成形部分(如滑块)已不能保持在应有的工作位置上(如楔紧不够、装固位置变动)。

3.模具分型面金属物未清理干净,致使与分型面有关的尺寸发生变动。

4.型腔中有残留物。

十六、合金的化学成分不合标准

主要原因是:

1.熔炼过程没有按工艺规程进行。

2.保温时间、熔点低的元素容易烧损,成分发生变化。

3.保温时间过长,坩埚受到浸蚀,坩埚的某些元素渗入合金中,这一现象以铸铁坩埚较为明显,使合金的铁含量有所增加,其中又以铝合金最为严重

4.回炉料管理不善,不同牌号的合金混杂,回炉料的等级未严格区分。

5.回炉料与新料配比不当。

6.原材料进厂时未作分析鉴定。

7.配制合金时,配料计算不正确,加料有错误,称重不准。

十七、合金的机械性能不合标准

主要原因是:

1.合金的化学成分中对机械性能有主要影响的元素含量不对,特别是杂质含量过高。

2.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热温度过高,合金晶粒粗大。

3.熔炼不正确。

4.回炉料与新料配比不当,回炉料过多或回炉料未加分级。

5.合金锭在室外露天堆放,氧化物过多。

6. 试棒浇注过程不合要求。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免责申明:天天CAD教程网旨在相互学习交流,是一个完全免费的网站,部分原创作品,欢迎转载,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尽快通知我们!邮箱:qm198794@gmail.com天天CAD教程网湘ICP备17006802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