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螺栓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① 从加工看,联接接合面的几何形状应尽量简单,常使螺栓组的形心与联接面的形心相重合。最好有两个对称轴,加工计算都方便。通常采用条状或环状接合面,减少加工量和接合面不平的影响,同时增加联接刚度。
② 受力矩作用的螺栓组,螺栓布置尽量远离对称轴,同一圆周上螺栓数目应采用4,6,8,12……便于划线和分度。
③ 螺栓受力要合理,对受横向载荷的普通螺栓可采用减荷装置。或改用铰制孔螺栓,尽量避免螺栓受附加弯曲载荷(如支承面不平,螺母孔不正,被联接件刚度小,联接机体孔偏斜等)。
④ 装配时使每个螺栓的预紧力一样,使接合面产生均布压力。因此相邻螺栓的中心距t一般应小于10d。对有紧密性要求的联接,要按有关规定设计t值。t值大小还要考虑扳手的活动空间,因此t值也不能太小。
6、螺栓组受力情况
① 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包括螺栓组连接、普通螺栓联接和铰制孔用螺栓联接。
对普通螺栓联接,螺栓预紧后在结合面间产生压紧力,靠磨擦力抵抗横向外载荷。
对铰制孔用螺栓联接,在横向外载荷作用下,螺栓杆承受剪切和挤压。
② 对受旋转力矩的螺栓组联接,其受力情况与横向载荷基本相同。
③ 受轴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多螺栓受力均匀,其轴线相同,设想螺栓均布,每个螺栓受外载荷相同。
④ 受翻转力矩的螺栓组:翻转趋势与M转向相同。当M作用后0~0左侧的螺栓被拉紧,轴向拉力增大,右侧的螺栓被放松,螺栓的预紧力QP减小。
图(b)为在预紧力作用下,接合面间的挤压应力分布图。
图(c)为翻转力矩作用下,接合面间的挤压应力分布图。
图(d)为不考虑受载螺栓预紧力变化时,翻转力矩产生应力与预紧力合成后,挤压应力的分布图。由图看出,接合面左边缘挤压应力最小,右边缘挤压应力最大。
螺栓联接设计时,不论其受什么样外载荷,均先求出螺栓组受的总合力,然后再进行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
7、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① 改善螺纹牙间载荷分配不均现象
从刚度变形来分析,在力的传递过程中,螺栓受拉,螺距增大,而螺母受压螺距减小,两者螺距的变化差要靠旋合螺纹的弯剪变形来协调补偿。研究情况表明,从螺母支承面算起第一圈纹牙变形最大,第二圈次之,以后递减,因此采用圈数过多的螺母并不能提高联接强度。为改善螺纹牙上载荷分布的不利情况,常采用的方法有:
设悬置螺母,使母体和螺栓都受拉,减少螺距变化差,使螺纹牙上载荷分布均匀。
用内斜螺母,螺母旋入端制成10°~15°的内斜角,原受力大的下面几圈螺纹牙受力点外移,刚性随之减小,载荷上移,使载荷分布趋于均匀。
环槽螺母,螺母开割凹槽,造成螺母部分受拉,作用同设悬置螺母。
这些措施加工复杂,只适用于重要场合。
② 减少螺栓应力幅
受交变载荷的螺栓联接来说,增加螺栓长度、减小螺杆横截面积或减小螺杆材料的弹性横量E都可降低螺杆刚度,如采用柔性螺栓。
减少应力集中,在螺栓的螺纹牙上、螺纹收尾处、过渡圆角处、杆截面变化处都有应力集中。其中螺纹牙根的应力集中影响很大,可增大牙根的圆角半径,如将r=0.1443p增为r=0.21p,螺栓联接强度可提高24~40%。此外加大钉头钉杆过渡圆角,切制卸载槽及采用卸载过渡,螺纹收尾退力槽等均可减少集中应力。
这些措施的缺点是增加了成本,只在重要联接时使用。
④ 避免附加应力
如支撑面不平、螺母孔不正、被联接件打孔不在一条直线上,被联接件刚度过小,钩头联接,都使联接产生附加应力,设计中要加以避免。
⑤ 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对螺栓的疲劳强度有很大影响,加工时螺纹表面层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应想办法消除。
滚压螺纹比车制螺纹工艺好。车制螺纹把本来表面质量较好的棒料车去,金属纤维也被车去不合理,而滚压螺纹是利用材料的塑性成形,滚压后金属组织紧密,螺纹工作时力流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一致,其强度比车制螺纹提高40—95%。
对螺纹表面氮化,氰化等表面硬化处理也可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