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及其画法
由于设计与工艺的要求,零件上常有一些特定的结构,如倒角、圆角、凸台、退刀槽等。这些结构往往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随生产条件的不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这里仅介绍铸件、机械加工件中常见的工艺结构问题。
铸件是把金属熔液浇注到同毛坯形状相一致的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极为铸件。在铸造过程中,为了起模方便和消除缩孔、夹砂、变形等缺陷,在铸件上,必须考虑壁厚均匀、起模斜度、铸造圆角等结构。
金属切削件是利用切削刀具从毛坯上切去多余的金属,使它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其加工方法有车、铣、刨、磨、钻等。为了装配方便,避免应力集中和减少加工面,在金属切削件上应制出倒角、圆角、凸台、退刀槽等结构。
在绘制零件图时,必须准确地表示出上述工艺结构,以便使所绘制的零件图符合要求。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工艺结构,供绘图时参考。
5.1铸件结构
(1)铸造斜度
铸件造型时,为便于取出木模,沿脱模方向的表面做出1∶20的斜度(≈3°)。这一斜度留在铸件上。
铸造斜度在图中一般不画出,必要时可注写在技术要求中。如图3-14所示。
图3-14
铸造斜度
(2)铸造圆角
为便于取模,防止浇注的铁水冲坏砂型几铸件转角处冷却时产生裂纹,铸件表面的相交处,应制成过渡圆弧面。这些部位在画图时应画成圆角(铸造圆角)。圆角半径为2~5mm,
视图中一般不标注,而集中注在技术要求中。如“未注明铸造圆角R3~5”。两相交的铸造表面,如果有一个表面经去除
材料加工,则在垂直加工面的视图上画成尖角,如下图所示。
图3-15
铸造圆角
由于有铸造圆角,铸件各表面理论上的交线不存在。但在画图时,这些交线用细实线按无圆角的情况画出,只是在交线的起迄处与圆角的轮廓线断开(画至理论尖角处),称为过渡线,如图3-16所示。
图3-16(a)
两曲面相交过渡线画法
图3-16(b)两等直径圆柱相交过渡线画法
图3-16(c)
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过渡线画法
图3-16(d) 圆柱与肋板组合时过渡线的画法
(3)铸件壁厚
铸件的壁厚应尽量一致。如不能保持一致,应使其均匀地变化,防止因冷却速度不同,在壁厚处形成缩孔,如图3-1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