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铸件壁厚
为保证铸件的铸造质量,防止因壁厚不均冷却结晶速度不同,在肥厚外产生组织疏松以致缩孔,薄厚相间处产生裂纹等,应使铸件壁厚均匀或逐渐变化,避免突然改变壁厚和局部肥大现象。壁厚变化不宜相差过大,为此可在两壁相交处设置过渡斜度,如图10—10b合理,图10—10a不合理。其壁厚有时图中可不注,而在技术要求中注写,如“未注明壁厚为5mm”。
为了便于制模、造型、清砂、去除浇冒口和机械加工,铸件形状应尽量简化,外形尽可能平直,内壁应减少凹凸结构,如图10—11b合理,图10—11a不合理。
铸件厚度过厚易产生裂纹、缩孔等铸造缺陷,但厚度过薄又使铸件强度不够。为避免由于厚度减薄对强度的影响,可用加强肋来补偿,如图10—12b所示。
一、零件上的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一)倒角和圆角
1、倒角
为了去掉切削零件时产生的毛刺、锐边,使操作安全,保护装配便于装配,常在轴或孔的端部等处加工倒角。倒角多为45 o,也可制成30 o或60 o,倒角宽度C数值可根据轴径或孔径查有关标准确定,如图10—13a、b所示。
GB/T16675.1—1996中指出,在不致引起误解时,零件图中的倒角可以省略不画,其尺寸也可简化标注,如图10—13a、b所示。
2、圆角
为避免在零件的台肩等转折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常加工出圆角,如图10—14所示,圆角半径r数值可根据轴径或孔径查表确定。
加工圆角的简化画法、注法与倒角、铸造圆角类同,如图10—15所示(GB/T16675.1—1996)。
上述倒角、圆角,如图中不画也不在图中标注尺寸时,可在技术要求中注明,如“未注倒角C2”、“锐边倒钝”、“全部倒角C3”、“未注圆角R2”等。
(二)退刀槽和越程槽
为了在切削零件时容易退出刀具,保证加工质量及易于装配时与相关零件靠紧,常在零件加工表面的台肩外预先加工出退刀槽或越程槽。常见的有螺纹退刀槽、插齿空刀槽、砂轮越程槽、刨削越程槽等。图10—16中所示的该结构尺寸a、b、h等数值,可从标准中查取。
一般的退刀槽(或越程槽),其尺寸可按“槽宽╳直径”或“槽宽╳槽深”的标注(GB/T16775.1—1996),如图10—1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