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20日,由航空学会制造工程分会、数控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办,中航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论坛”在海南三亚圆满落幕,引起了广泛关注。 会议举办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一些飞机自动化装配的单项技术已获得了突破和应用,数字量协调、长寿命连接、自动钻铆、整体油箱制造等技术有了较大进展。在面向数字化装配的设计、柔性定位、自动制孔与铆接、数字化测量、大部件对接、数字化建模与仿真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研制了机翼装配自动制孔系统、机身装配混联自动钻铆系统、便携式柔性导轨自动制孔系统、柔性夹持工装、大部件自动化对接系统、低电压电磁铆接系统等,在柔性装配技术体系方面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但是,这些突破的技术只是针对装配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或工序,并未与飞机装配过程有机协调起来。面向柔性装配的飞机设计和工艺规划等理念没有形成共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单项技术在应用上的效率和性能;在组合件、部件装配和对接3个装配水平上,自动化装配系统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数字量协调、定位和检测未贯通飞机整体装配过程;装配生产线管理技术和观念落后,基于精益制造理念的移动生产线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在研究层面和实践层面还存在一些差距,装配的自动化和柔性化水平较低,无法完全满足新型飞机的研制需求。
现代飞机的设计和装配已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多种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的集成应用已不单单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手段,而是现代飞机制造不可或缺的必备技术。目前,我国在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的很多单元技术及集成应用技术方面缺乏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充分的技术储备,因此,本届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即致力于为航空航天相关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提供一个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学术交流、战略合作的平台,从而推动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为我国新型飞机的研制做好技术准备。
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第一、二届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论坛分别于2009年、2010年在北京、上海成功举办,论坛促进了国内飞机装配等领域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了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在国内飞机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并为装配技术在国内的持续技术交流打下了基础。
“第三届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论坛”面向以C919大型客机为代表的新型民机的数字化柔性装配需求,以“民用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为主题。研讨内容涉及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技术、数字化柔性装配关键单元技术、数字化柔性装配系统集成技术等专题的产品设计、建模仿真、装配工艺、设备研制、计算分析、先进连接等问题。
会议成果鼓舞人心
由于该论坛已在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坛发布的一些技术成果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本届论坛的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参会人员不仅包括西飞、沈飞、哈飞、陕飞、成飞等航空企业的专家,还包括航天五院、核理化工程院等其他企业的研究人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也踊跃参加。国际著名飞机装配制造商M-Torres公司、著名测量系统供应商Hexagon公司也派出高级代表参会。
论坛研讨的内容广泛,参会代表就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方法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共同分享了最新技术成果,为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走向新时代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副总师孙年俊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艺及关键装备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基础和发展规划,高屋建瓴地提出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的发展思路及途径,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沈飞公司的郭洪杰探讨了国外的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生产线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介绍了沈飞公司柔性装配生产线的发展思路。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邹方针对数字化柔性装配领域遇到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做了题为《制造,路在何方?》的报告,其中关于瓶颈问题、研究思路、技术发展途径、组织模式、实施方法、合作形式等方面的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成飞公司的余湘锦介绍了自动钻铆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工艺经验。
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航天五院511所的熊涛介绍了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在卫星自动对接系统中的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分别介绍了容差分配、调姿误差分析、大尺度测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方面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还有10余位代表踊跃发言,介绍了研究成果,总结了研究经验,提出了发展方向,并向与会代表发出合作开发的倡议,许多代表纷纷表达了合作意向。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与会代表一致表示要努力推动国内飞机柔性装配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推广,达成以下共识。
(1) 国内新型飞机对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提出了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并能适应多品种产品快速研制的要求,我们还需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完善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体系,加速研发数字化柔性装配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积极推广应用数字化柔性装配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促进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的发展。
(2)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共同致力于研发满足国内数字化柔性装配需求的技术。坚持项目牵引和基础研究并重的方针,加大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的投入力度。采取联合攻关并结合型号应用验证的形式,大力推动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3) 建立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加快人才培养,促进资源整合,扩大合作规模。 本届论坛的召开,既传播和延续了论坛精神,又记录了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领域工作人员共同奋斗的历程,还描述了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研究的学术道路,传递了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前沿的最新信息,展现了数字化柔性装配行业发展的灿烂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