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液压系统元件设计与计算
4.1明确设计要求 制定基本方案:
设计之前先确定设计产品的基本情况,再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基本方案。以下列出了本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
1)主机的概况:主要用途用于带式输送机卷带状况,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2)主要完成起升与下降重物的动作,速度较缓,液压冲击小;
3)主要完成旋转转带动作,速度比较快;
4)最大载荷量定为2吨,采用单液压缸控制联接;
5)运动平稳性好;
6)人工控制操作,按钮启动控制升降;
7)工作环境要求:不宜在多沙石地面、木板砖板地面等非牢固地面进行操作,不宜在有坡度或有坑洼的地面进行操作,不宜在过度寒冷的室外进行操作;
8)性能可靠,成本低廉;
4.2制定液压系统的基本方案
4.2.1确定液压执行元件
1.皮带卷动机构,由液压马达执行;
该处为液压马达控制回路:液压马达控制回路采用手动换向阀和叠加式双向溢流阀来控制,手动换向阀用于控制油马达的动作(正转,停止,反转),手动换向阀在中位时(手柄放松)为油马达停止阀位;换向阀手柄往前推和往后拉时油马达处于工作状态,油马达可以正反转。叠加式双向溢流阀的作用是在油马达止动时起保护作用。
2. 皮带推动动由推动油缸执行:
推动油缸控制回路采用手动换向阀和叠加式溢流阀来控制,手动换向阀用于控制推动油缸的动作(上升,停止,下降),手动换向阀在中位时(手柄放松)为推动油缸停止阀位;叠加式溢流阀的作用是在推动油缸上升时起保护作用。
3. 转位由油缸执行
控制回路:转位油缸控制回路采用手动换向阀和叠加式溢流阀来控制,手动换向阀用于控制转位油缸的动作(顶出,停止,缩回),手动换向阀在中位时(手柄放松)为转位油缸停止阀位;叠加式溢流阀的作用是在转位油缸顶出时起保护作用。叠加式单向节流阀用于控制掌握油缸速度。
4. 提升由油缸执行
控制回路:提升油缸控制回路采用手动换向阀来控制,手动换向阀手柄前推和后拉时控制提升油缸的动作(提升,停止,下放缩回),手动换向阀在中位时(手柄放松)为提升油缸停止阀位。
4.2.2 确定提升及转位液压缸的类型
工程液压缸主要用于工程机械、重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及矿山机械的液压系统。根据主机的运动要求,按表37-7-5选择液压缸的类型为:直线运动单活塞杆双作用缓冲式液压缸。其特点:活塞双向运动产生推、拉力。活塞行程终了时减速制动,减速值不变。
4.2.3 确定液压缸的安装方式
工程液压缸均为双作用单活塞式液压缸,安装方式多采用耳环型。由于本设计中液压缸在作用过程中是一端固定,一端在垂直面上自由摆动的形式,因此根据表37-7-6选择液压缸的安装方式为:尾部耳环联接。
4.2.4 缸盖联接的类型
按缸盖与缸体的联接方式,可分为外螺纹联接式、内卡键联接式及法兰联接式三种。这里采用法兰联接。型号说明:P37-180
4.2.5拟订液压执行元件运动控制回路
液压执行元件确定之后,其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控制是拟订液压回路的核心问题。方向控制用换向阀或是逻辑控制单元来实现。对于一般中小流量的液压系统,大多数通过换向阀的有机组合实现所要求的动作。对于高压大流量的液压系统,现多采用插装阀于先导控制阀的组合来实现。本设计卷带装置其特点:起升压力大,运行缓慢、平稳,能人工控制起升至某一固定高度时并保持该高度自锁。
4.2.6液压源系统
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完全由液压源提供,液压源的核心是液压泵。在无其他辅助油源的情况下,液压泵的供油量要大于系统的需油量,多余的油经过溢流阀回油箱,溢流阀同时起到开展并稳定油源压力的作用。容积调速系统多数是用变量泵供油,用安全阀限定系统的最高压力。
为节省能源并提高效率,液压泵的供油量要尽量于系统所需流量相匹配。对在工作循环各阶段中系统所需油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则采用多泵供油或变量泵供油。对于本设计,由于工作周期短,循环次数少,供油量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省能源,采用单泵供油即可,不需蓄能器储存能量。
对于油液的净化:油液的净化装置在液压源中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泵的入口要装有粗滤油器,进入系统的油液根据被保护元件的要求,通过相应的精滤油器再次过滤。为防止系统中杂质流回油箱,可在回油路上设置磁过滤或其他形式滤油器。根据液压设备所处环境及对温升的要求,还要考虑加热、冷却等措施。
4.3 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
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是压力和流量,它们是设计液压系统,选择液压元件的主要依据。压力决定于外载荷。流量取决于液压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和结构尺寸。
4.3.1载荷的组成与计算:
首先,需要确定液压缸处于最大工作压力时的位置,通过上述的讨论,得知当液压缸与地面夹角为最大值时,液压缸处于最大的工作压力状态下=。
图4-1受力图
液压缸荷重P最大,F==100009800/sin60=108131N。下面就根据载荷量来选取合适的液压缸。
图4-2 液压缸
本图表示一个以液压缸为执行元件的液压系统计算简图。各有关参数标注于图上,其中是作用在活塞杆上的外部载荷, 是活塞与缸壁以及活塞杆与导向套之间的密封阻力。作用在活塞杆是的外部载荷包括工作载荷 ,导轨的摩擦力和由于速度变化而产生的惯性力。
(1)工作载荷
常见的工作载荷有作用于活塞杆上轴线的重力、切削力、挤压力等,这些作用力的方向与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同为负,相反为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载荷量较大,活塞自身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切削力与挤压力共同组成的外力即为工作载荷,在图3中,=P。由于本设计按最大载荷量定为10吨来计算,所以每个液压缸=P=108131N。
(2)导轨摩擦载荷
对于直动型安装的液压缸一般都附有活塞导轨以固定其运动方向,导轨摩擦相对于总载荷可以忽略不计,因此=0。
(3)惯性载荷
,。
——速度变化量m/s
——起动或制动时间,s。一般机械=0.1~0.5s,对轻度载荷低速运动部件取小值,对重载荷高速部件取大值。行走机械一般取=0.5~1.5s
——加速度
初步选定速度变化量=0.16m/s,=0.6s,则==0.27,
以上三种载荷之和称为液压缸的外载荷, 。
起动加速时 , 稳态运动时 , 减速制动时 。
工作载荷并非每阶段都存在,如该阶段没有工作,则=0。但在计算和校核时,应按照最大值取。
除了外载荷外,作用于活塞上的载荷F还包括液压缸密封处的摩擦阻力,由于各种液压缸的密封材质和密封形式不同,密封阻力难以精确计算,一般估算为 式中——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一般取0.90~0.95,这里取0.91,
4.3.2初选系统压力
液压缸的选择要遵循系统压力的大小,要根据载荷的大小和设备类型而定。还要考虑执行元件的装配空间、经济条件及元件供应情况等限制。在载荷一定的情况下,工作压力低,势必要加大执行元件的结构尺寸,对某些设备来说,尺寸要受到限制,从材料消耗角度看也不是很经济;反之,压力选的太高,对泵、缸、阀等元件的材质、密封、制造精度也要求很高,必然要提高设备成本。一般来说,对于固定尺寸不太受限的设备,压力可选低一些,行走机械重载设备压力要选的高一些。按下表初步选取15Mpa。
各种机械常用的系统工作压力
4.4 计算液压缸的主要结构尺寸
⑴液压缸的相关参数和结构尺寸
液压缸有关的设计参数见图所示:
图4-3 液压缸设计参数
图a为液压缸活塞杆工作在受压状态,图b表示活塞杆受拉状态。
活塞杆受压时
活塞杆受拉时
式中
——无杆腔活塞有效工作面积
——有杆腔活塞有效工作面积
——液压缸工作腔压力 Pa
——液压缸回油腔压力 Pa,其值根据回路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以按照下表估算
D——活塞直径 m
d——活塞杆直径 m
执行元件背压力表
系 统 类 型
|
背 压 力 MPa
|
简单系统或轻载节流调速系统
|
0.2~0.5
|
回油带调速阀的系统
|
0.4~0.6
|
回油路设置有背压阀的系统
|
0.5~1.5
|
用补油泵的闭式回路
|
0.8~1.5
|
回油路较复杂的工程机械
|
1.2~3
|
回油路较短,可直接回油路
|
可忽略不计
|
在这里我们取背压力值
在本设计中,液压缸不存在受拉的状态,所以只考虑其收压。一般液压缸在收压状态下工作时,其活塞面积为:
用运此公式须事先确定与的关系,或是活塞杆径d与活塞直径D的关系,令杆径比=d/D,其比值可按下表选取。
按工作压力选取d/D
按速度比要求确定d/D
注:速度比 ,为活塞两侧有效面积与之比。即
如按工作压力应选取d/D=0.7,则相应的速度比=2,由于活塞不受拉力作用,所以活塞杆收缩时可以适当提高其速度, =2也是完全可以的。
运用直径求法公式
,可以求出d=71.8mm。液压缸的直径D和活塞杆径d的计算值要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液压缸的有关标准进行圆整,如与标准液压缸参数相近,最好选用国产液压缸,免于自行设计加工。按照机械手册中工程液压缸的技术规格表37-7-7可以选择圆整后的参数:缸径100mm,活塞杆70mm,速度比=2,工作压力16Mpa,推力125.66kN。
⑵计算活塞杆的行程
当平台处于最低位置时,此时活塞杆应处于完全收缩状态,液压缸的长度为最小值,=1320mm。平台的高度。
再计算一下平台上升的最大高度,这里设上升至最大高度的,计算得出最大高度H=2.1m。此时活塞杆伸长至。
当活塞杆处于完全收缩状态时,液压缸的长度就等于,选定液压缸长度为1320mm。计算其行程: 。
,查表37-7-9可以查得液压缸长度不得小于,实际长度满足要求。
4.4 液压马达计算
各型卷带中设靠近卷筒第一层皮带的额定拉力。用户使用中往往需要最外层拉力,此时可以按以下方法来换算。
1) 设定:
已知:卷筒的底径(mm);钢丝绳直径d(mm)
绕绳层数x(1,2,3,...),皮带第一层拉力F1(KN)为已知,
2) 求x层拉力
(KN)
1. 容带量计算
各型卷带装置技术参数中给出的钢线带厚度d,由于卷带装置在各种机械中根据工况对安全的要求不同,为此安全系数也不相同,在有安全问题的重要场合,安全系数取大值,这时在同样拉力下钢丝绳直径就要选得比表中推荐大些,对于无安全问题,不重要场合钢丝绳直径可以选用比表中推荐值小些。由于钢丝绳直径d的变化,对同一台卷带装置其容绳量将发生变化,此时理论容带量应该重新计算,其近似理论容带量L的计算机方法是
式中,B-卷筒两档板之间的容绳宽度(m);D0-卷筒底径(mm)
b-带的宽度mm);x-绕绳层数
实际可用的容绳量L,应该考虑到防止绳头脱出,要将理论容绳量L减去3圈的长度,还要考虑绳子排列的间隔。
2. 马达理论流量的计算
当卷x层的绳速为Vx已知时,供给该卷带装置泵的理论流量Q为:
式中, Vx-第x层的绳速(m/min)
D0-卷筒底径 (mm)
x-层数
d-皮带厚度(mm)
Σq-卷带装置总排量(ml/rev)
η1-泵的容积效率,η1=0.88~0.97
η2-系统中阀件容积效率 η2=0.985~0.995
η3-液压马达容积效率 η3=0.97~0.98
设能转30层,则马达流量
4.4 确定液压泵的参数
⑴确定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Pa,
式中——液压缸最大工作压力,根据可以求出
——从液压泵出口到液压缸入口之间的总的管路损失。初算可按经验数据选取:管路简单、流速不大的取0.2~0.5Mpa;管路复杂,进油口有调速阀的,取0.5~1.5 Mpa。这里取0.5Mpa。
即
⑵确定液压泵的流量
K——系统泄漏系数,一般取1.1~1.3,这里取1.2
——液压缸的最大流量,对于在工作中用节流调速的系统,还需加上溢流阀的最小溢流量,一般取
在前面已经初步选定台面速度变化量=0.16m/s, 我们就设定台面起升的最大速度,则活塞的运动速度应用公式
,(这是在台面刚刚起升状态时,)
所以
⑶选择液压泵的规格
根据以上求得的和值,按系统中拟订的液压泵的形式,从手册中选择相应的液压泵产品。为使液压泵油一定的压力储备,所选泵的额定压力一般要比最大工作压力大25~60%。
查找手册P37-135选择CB-型齿轮泵,其参数如下表
⑷确定液压泵的驱动功率
在工作中,如果液压泵的压力和流量比较恒定,则
,其中——液压泵的总效率,参考下表选择=0.7
则,据此可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
4.5管道尺寸的确定
在液压、气压传动及润滑的管道中常用的管子有钢管、铜管、胶管等,钢管能承受较高的压力,价廉,但安装时的弯曲半径不能太小,多用在装配位置比较方便的地方。这里我们采用钢管连接。
管道内径计算
m
式中 Q——通过管道内的流量
v——管道内允许流速 ,取值见下表:
允许流速推荐值
取=0.8m/s,=4m/s, =2m/s.分别应用上述公式得=20.2mm,=10.7mm,=15.2mm。根据内径按标准系列选取相应的管子。按表37-9-1经过圆整后分别选取=20mm,=10.7mm, =15mm。对应管子壁厚。
4.6油箱容量的确定
在确定油箱尺寸时,一方面要满足系统供油的要求,还要保证执行元件全部排油时,油箱不能溢出,以及系统最大可能充满油时,油箱的油位不低于最低限度。初设计时,按经验公式 选取。
式中——液压泵每分钟排出压力油的容积
——经验系数,按下表取 =4:
系统类型
|
行走机械
|
低压系统
|
中压系统
|
锻压系统
|
冶金机械
|
|
1~2
|
2~4
|
5~7
|
6~12
|
10
|
则。
4.7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整机的液压系统图油各自拟订好的控制回路及液压源组合而成。各回路相互组合时去掉重复多余的元件,力求系统结构简单。注意各元件间的联锁关系,避免误动作发生。要尽量减少能量损失环节,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为了便于液压系统的维护和监测,在系统中的主要路段要装设有必要的监测元件,如压力表,温度计等。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在关键部位,附设备用件,以便意外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更换,保证主机连续工作。
各液压元件采用国产标准件,在图中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液压元件职能符号的常态位置绘制。对于自行设计的非标准元件可用结构原理图绘制。
在系统图中注明了各液压执行元件的名称和动作、各液压元件的序号以及各电磁铁的代号,并附有相关说明。
首先考虑,在升降台回落时,可以有两种驱动方式,一是采用液压缸加压回落,这种方式一般是在液压缸平放,而且活塞杆一端在回落时没有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采用;另一种是由活塞杆的自重和一端施加的外力使液压缸回油,活塞杆回落。在这里我们采用第二种方式,可以省去很多功率,略去很多的机械设备,符合我们的设计原则。其次,由于采用柱塞式液压缸在下降时依靠本身的重量,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过升降机处于某个位置时,向上或向下漂移的现象(如下图),
主要原因是在滑阀处于中位时,A、P、B、T口虽均不相通,但实际上存在着内泄漏量(约3ml/min),久而久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向上或向下漂移。当P口有向上的压力时,会产生上移现象;当P口无压时,由于自重会产生下移现象。而且在长期这种高压冲击下会逐渐加剧这种现象,这增加了设备不安全的因素,此种布局需要加以改进。
图4-4 液压系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