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院 > 毕业设计
+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4)

2014/1/23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文摘    阅读:4954

第三章 制动系主要参数分析及选择

    在制动器的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制动器的设计的目的是要让汽车在可控的范围内停车,保护人的安全。所以汽车制动器的设计在汽车整个设计中尤为重要。在它的设计中,从汽车整体对于制动器性能的要求出发,同时影响汽车制动的因素考虑,其汽车整体考虑因素有:汽车的轴距L;车轮的滚动半径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汽车空、满载时的总质量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空、满载时的质心位置,包括质心高度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质心距前轴距离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质心离后轴轴距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空、满载时的轴荷分配:前轴负荷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后轴负荷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等。同时考虑到制动器本身的因素有:制动力及分配系数、同步附着系数、制动强度、附着系数利用率、最大制动力矩和制动因素等。通过以上不同的参数的考虑则可以初步设计制动器的几何和性能参数。

3.1制动力

    汽车制动时轮胎平衡模型建立,下图是轮胎制动时的平衡模型图。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图3-1 制动轮胎模型

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在没有出现滑动的情况下,由平衡方程得: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1)

式中: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汽车前进的速度和方向;

       W— 汽车车重给车轮轴的压力;

        r — 轮胎滚动半径;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汽车给车轴的前进推力;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地面给车轮的制动力;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地面给车轮的支持力;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驱动力矩;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为制动器制动力,它是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又称为周缘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与地面制动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的方向相反,当车轮角速度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0时,大小相等。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仅由制动器结构参数所决定,即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取决于制动器结构形式,尺寸,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及车轮半径等,并与制动踏板力即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成正比。当加大踏板力以加大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和均随之增大。但地面制动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受附着条件的限制,其值不可能大于附着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即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Z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2)

 

式中: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

     Z— 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力;

当地面制动力达到最大的附着力的时候,这时车轮即将抱死,此时再增大制动器制动力,驱使车轮抱死。下面是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图 3-3  制动器制动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地面制动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与踏板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根据汽车制动时的整车受力分析,考虑到制动时的轴荷转移,可求得地面对前,后轴车轮的法向反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为: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3)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4)

式中:G — 汽车所受重力,N;

      L — 汽车轴距,mm;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汽车质心离前轴距离,mm;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汽车质心离后轴距离,mm;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汽车质心高度,mm;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附着系数;

这里采用桑塔纳2000GLS作为参考车型,下面是其参数表:

表3-1桑塔纳2000GLS参数表

车重满载(N)                1540Kg    质心高度(mm)      810(空载950)

车轴距(mm)                 2656     附着系数               0.7

质心(满载)离前轴距离(mm) 1356     车重空载(N)         1120Kg

质心(满载)离后轴距离(mm) 1300     车轮半径(mm)         178

其中在空载时质心离前轴距离为1256mm,离后轴为1400。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满载时:

= 10608.7N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4483.3N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空载时:

= 8533.7 N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2442.3 N

由以上两式可求得前、后轴车轮附着力即为:

表3-2前后车轮附着力

 

     车辆工况       前轴法向反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N)     后轴法向反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N)

    

     汽车空载           8533.7                 2442.3

    

     汽车满载           10608.7                4483.3

3.2 汽车制动时的地面制动力分析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4 汽车制动事受力分析

根据图示汽车总的地面制动力为: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G a    (3-5) 


式中:a(a=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制动强度;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前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后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通过以上两式可可求得前,后车轮附着力为: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6)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7)

 

由已知条件可得前、后轴车轮附着力即地面最大制动力为:

故满载时: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10608.7×0.7

  = 7426.1 N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4483.3×0.7

             = 3138.3 N

空载时: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8533.7×0.7= 5973.6 N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2442.3×0.7

             = 1709.6 N

故满载时前、后轴车轮附着力即地面最大制动力为:

满载时: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7426.1 N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3138.3N

空载时: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5973.6 N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1709.6N

在汽车制动时,各个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不同,同时在每个轮胎的附着系数也不近相同,每个车轮达到最大的地面附着力的时间也不同,所以会出现下面的几种情况。

   (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再抱死拖滑;

   (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再抱死拖滑;

   (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

由以上三种情况中,显然是最后一种情况的附着条件利用得最好的。由上面的分析不难求得在任何附着系数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即前、后轴车轮附着力       同时被充分利用的条件是: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G           (3-8)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9)

式中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前轴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后轴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前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后轴车面制动力;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地面对前,后轴车轮的法向反力;

           G  — 汽车重力;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汽车质心离前,后轴距离;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 汽车质心高度;

    L — 汽车的轴距。

由式(3-8)和(3-9)可知,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的函数。

由式(3-8)和(3-9)中消去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得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10)

将上式绘成以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为坐标的曲线,即为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即I曲线。如果汽车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能按I曲线的规律分配,则能保证汽车在任何附着系数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的路面上制动时,能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但是,目前大多数两轴汽车由其是货车的前后制动力之比为一定值,并以前制动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与总制动力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称为汽车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11)

联立式(3-8)和(3-9)和式(3-11)可得: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3-12)

故 满载时: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1300+0.7×810)/2656=0.70 


   空载时: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     =(1400+0.7×950)/2656=0.78

由于在附着条件限定的范围内,地面制动力在数值上等于相应的制动器制动力,故基于UG汽车制动器设计(一)又可通称为制动力分配系数。同时整个制动系应加装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汽车制动更加安全和智能。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免责申明:天天CAD教程网旨在相互学习交流,是一个完全免费的网站,部分原创作品,欢迎转载,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尽快通知我们!邮箱:qm198794@gmail.com天天CAD教程网湘ICP备17006802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