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艺路线的拟订
工艺路线是指从毛坯制造开始经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生产出产品、零件所经过的工艺流程。工艺路线是工艺规程的总体布局,它主要涉及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工序数目的确定和工序的安排。
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在选择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零件的结构
包括组成零件各表面的性质和尺寸的大小及结构的复杂程度。各种典型表面都有其相适应的加工方法。例如,外圆表面的加工,主要以车、磨为主;孔的加工,则以钻、铰、车、镗、磨等为主;平面加工又以铣、刨、插、拉、车、磨等为主;精密螺纹加工是以车、磨、研为主;齿形的主要加工方法有滚、插、拉、磨、剃、珩、研等。
(二)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任何一种加工方法能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有一个相当大的范围,而高精度的获得一般要以高成本为代价,不适当的高精度要求,会导致加工成本急剧上升。
(三)工件材料的性质
加工方法的选择,常受工件材料性质的限制。例如淬火钢淬火后应采用磨削加工;而有色金属磨削困难,常采用金刚镗或高速精密车削来进行精加工。
(四)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以内圆表面加工为例,回转体零件上较大直径的孔可采用车削或磨削;箱体上IT7级的孔常用镗削或铰削,孔径较小时宜用铰削,孔径较大或长度较短的孔宜选用镗削。
(五)生产率和经济性
选择加工方法一定要考虑生产类型,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率和经济性要求。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或结构较为复杂时,一般工艺路线较长,工序较多。从零件的整个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来看,可划分为五个加工阶段:
(一)粗加工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应使用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和设备,以提高生产率。而对于精度要求很低的加工表面,在本阶段可直接加工完毕。
(二)半精加工阶段 此阶段要切除粗加工后可能产生的变形和缺陷,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好准备。一般安排在热处理之前进行。对于次要表面的加工(如钻孔、攻丝、铣键槽等)则在本阶段加工完毕。
(三)精加工阶段 此阶段是要保证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主要是靠精加工方法和工艺装备保证质量。
(四)光整加工阶段 主要是为加工质量要求特别高(6级以上标准公差,表面粗糙度Ra0.2um以下)的表面设置的加工阶段。该阶段主要用光整加工方法和专门的工艺装备来降低表面粗糙度值,用以获得很光洁的表面。
(五)超精密加工阶段 其加工精度在0.3~0.03μm、表面粗糙度值在Ra0.05~0.03μm范围(或称亚微米级加工)。
划分加工阶段的目的是:
1.零件在加工中由于受切削力、切削热和内应力的作用,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变形,影响加工质量。划分加工阶段并使各加工阶段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便于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从而减少这些变形带来的影响,或者在加工阶段之间安排诸如热处理、校直、自然时效等工序来消除各种变形的影响,提高加工质量。
2.由于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同,加工方法、加工设备、不同等级的技术工人的配备也就不同。为合理地使用设备和发挥技术工人的积极性,粗加工用功率大、精度较低、效率高的设备和技术等级低的工人。精加工则与之相反,从而发挥机床的各自特点,满足高效、低耗生产的要求。
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例如,粗加工后安排时效处理,消除粗加工时工件所产生的残余应力;精加工又安排在淬火工序之后,以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消除淬火产生的变形及氧化层。
4.便于发现毛坯的缺陷,以便及时报废或修补,减少浪费。
5.精加工阶段放在最后进行加工,可以避免因零件在周转时的运输当中精加工表面的碰伤及划伤。
三、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
安排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时,还要解决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问题。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工艺人员编制的工艺会有所不同。。
我们把同一个零件工艺过程中工序多少的状况称为工序的集中和分散。
工序集中就是在每个工序中加工内容很多,尽可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许多表面,或尽量在同一台设备上连续完成较多的加工要求。这样,零件工艺过程中工序少,工艺路线短。
工序分散则相反,它把加工表面分的很细,每个工序加工内容少,表现为工序多,工艺路线长。
由于工序的集中和分散各有特点,究竟按何种原则确定工序数量,这要根据生产纲领、机床设备及零件本身的结构和技术要求等作全面的考虑。但从技术的发展方向来看,随着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发展和应用,今后将更多地趋向于工序集中。
四、加工顺序的安排
要满足零件图样的全部技术要求及生产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不仅要正确选择定位基准和每个表面的加工方法,而且要合理地安排工序顺序。这不仅指安排好机械加工间的顺序,而且要合理地安排好机械加工与热处理、表面处理及与辅助工序(如清洗、检验等)间的工序顺序。